Discuz!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

资讯

订阅

亲子专栏:爸爸妈妈,手下留情!

2022-01-18| 来源:互联网| 查看: 317| 评论: 0

摘要: 硕博心理撰稿人:张茜4月30日是什么日子?五一小长假前一天?对,但它也是“国际不打小孩日”。国际不打小孩......
德扑 https://hhpoker.vip/

  硕博心理撰稿人:张茜

  4月30日是什么日子?

  五一小长假前一天?

  对,但它也是“国际不打小孩日”。

  国际不打小孩日(每年4月30日),由美国反体罚组织“有效管教中心(CenterForEffectiveDiscipline)”1998年发起的。节日通过各种活动,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。

  他们的口号是:“请来试试看,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,或者你将会发现,今天过后的每一天,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。”

  教育孩子,请用理性代替粗暴。

  

  可能有些家长会说,我以前小时候也挨打,怎么现在孩子打不得?

  别想着随便打几下没事,动手有危险性。

  随便翻一下网络新闻社会版,在2021年都可以搜出来一大堆被父母失手打伤、打死的孩子的新闻。

  孩子毕竟是孩子,他们的身体还在成长中,很多部位打不得。

  比如,后脑勺。武侠剧里经常演,坏人被敲后脑勺,倒地不起。这可是有根据的,后脑勺内有小脑、脑干等重要部位,击打后脑勺可以导致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高位截瘫、意识不清等严重后果。会影响呼吸、心跳、体温等神经中枢功能,甚至危及生命。

  太阳穴,更不用说,一巴掌可能会打失明。

  拧耳朵,可以造成鼓膜穿孔。

  最常见地往肉多的地方——屁股上打。这处连着脊椎,脊椎受伤可不是说着玩的,另外,打屁股容易伤到孩子肾脏,严重的话会引起脑损伤。

  大家可能觉得危言耸听,可你能保证你每一次动手都“恰到好处”不过火吗?

  动手一时爽,后果不敢想。

  有研究表明,常年体罚会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,亲子关系紧张,甚至影响智力。

  美国惩戒与家庭暴力专家对1510名2~9岁的儿童进行了4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:

  在806名2~4岁的儿童组中,未遭体罚的儿童,智商的平均数比经常挨打者高出5分,而另一组704名5~9岁的儿童,这一差距是28分。

  事实上,对于平时打屁股之类比较轻的体罚,虽然不会直接造成肌肉、肢体的损伤,但是疼痛的感觉会通过神经中枢的传导,使大脑受到刺激。而较早前已有日本科学家研究表明,长期被体罚可能导致儿童脑萎缩。

  挨打是真的会影响智力,研究人员因此建议,在任何情况下,孩子都打不得。

  另外,打孩子可能会触犯法律。

  2016年3月,我国首部反家暴法开始施行,反家暴法明确提出,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教育孩子,不得实施家庭暴力。孩子在遭遇家暴,有关部门可主动介入,监护人施暴将被撤销监护资格,未成年人还可以申请人身保护令。

  可能有人会说:“人不打不成器啊!”

  调研数据显示: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,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孩子,其中:

  25.7%的孩子自卑;22.1%的孩子冷酷;56.5%的孩子暴躁;而这些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潜在动因。

  那你打他,他就“服了”吗?

  深圳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曾对10所学校,1300名学生展开调查,数据显示:40.3%的孩子是“不服气,内心抵制”;20.94%的孩子表示“没办法,只好忍着”;14.8%的孩子会有“真想离开这个家、不想上学了”等念头。

 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,你还认为打孩子没问题吗?

  

  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当年不一样了,他们接触的世界更广阔,懂的知识比我们当年更多。

  “听话”并不是好孩子的衡量标准。他们有主见,有自我意识和想法,勇于表达,敢于质疑,追求平等和话语权。

  孩子已经变了,教育孩子的方式难道不应该变吗?

  家长要明白,惩罚是为了让孩子改变,而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,更不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动手。

  

  动手不可怕,可怕的是把动手当成了唯一选项。

  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,如果他做错了事,你可以适当打打小手,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。而当他逐渐成长,自尊心和认知能力增强,要尽量和他讲道理。

  惩罚他要注意场合,作为成年人,在众人面前被埋怨、训斥都是非常痛苦的经验,何况是孩子?最重要的是,在孩子犯错时,家长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,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动手。

  对于孩子来说,练字、面壁思过、做家务、减少亲密行为、承担犯错的后果……等等,那些不愉快的体验都是惩罚。

  惩罚不是目的,而是手段,爱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协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
  下次如果要扬起手了,问问自己“除了打,我还有什么办法?”

  

  这里是宥唯心理,我是阿貘,也是心理咨询师张茜。虽然我们只是心理学界的一颗小树苗,但是我们努力做到我们的最好;用真诚的态度、客观、专业的方式向每一个愿意关注我们的人,分享一切你想知道,而我们又恰好了解的心理学知识。

  请记得不管你在哪里,世界和我陪伴着你。

分享至 : QQ空间

10 人收藏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收藏

邀请

上一篇:暂无
已有 0 人参与

会员评论

关于本站/服务条款/广告服务/法律咨询/求职招聘/公益事业/客服中心
Copyright ◎2015-2020 高邮百事通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Powered by 高邮百事通 X1.0